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篇1
關鍵詞:兒童早期美術教育;研究分析;成長教育;兒童思想
0 引言
早期的兒童教育,一個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美術教育。美術教育對于形成兒童較好的審美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有著重大的價值,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兒童早期美術教育的范圍可謂是相當廣泛,其不僅包含有雕塑、剪紙等項目,同時還包含有印染以及繪畫等等,所以,相關教學方式對于形成兒童較為高尚的道德情感有著重大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的思維方式對于美術教育的發(fā)展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兒童的一些天真并且簡單的思想,可以采用美術教育來進行塑造,同時由于兒童有著較為豐富的想象力,所以采取恰當?shù)膬和缙诿佬g教育,對于其后期的發(fā)展以及個人成長也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所以還應當深入地對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進行研究。
1 兒童早期美術教育重要性分析
加強對兒童早期美術教育重要性的分析,對于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重大且積極地影響,所以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一個成年人眼中做不到的事,兒童眼里就能做得到,因為他們的思想處于原生態(tài),沒有束縛。而成年人,受到各種教育、宗教、政治等社會上的各種干擾與困惑,禁錮在各式各樣的牢籠里。孩子的心底寬闊,天馬行空,只有了解孩子的這些天性,才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美術,必須有和孩子平等甚至低下的思維方式尚可談及幼兒教育。孩子眼里美的人和物便是人間最美的東西,和孩子探討這些美好東西將是成年人永遠的美好的回憶。成年人和孩子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繪畫,了解合作對象又不能以自己為師,只有乞求孩子接受你,方能進入到孩子們萬花筒般的思想世界。
2 兒童早期美術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根據(jù)上文針對我國當前兒童早期美術教育的重大意義和深遠的價值等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可以明確到工作的內涵所在。下文將針對兒童早期美術教育對于兒童所產生的重大影響等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促進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理念的改進。
對于兒童早期美術教育,應當從顏色的層面著手,由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于事物的認知也有著一定的差別,所以應當注重教學和教育方式的差異性。在一般的情況之下,兒童對于藍色以及綠色等顏色的反應相對而言較為平淡,而對于橙色以及紅色等較為鮮艷的顏色表現(xiàn)則相當?shù)膹娏?,對于顏色所呈現(xiàn)出來的物質變化等反應敏感程度也有著巨大的差別,所以在實踐的兒童早期美術教育過程之中還應當重視上述的情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于顏色的敏感程度不一樣,處于嬰兒階段的兒童應當教導其使用嘴以及手等,感受不同物體的形狀,另外,顏色對于嬰兒所產生的刺激可謂是相當強烈,所以,對于此階段的兒童采取恰當?shù)膬和缙诿佬g教育,有著重大的意義。
在實踐的教育過程之中監(jiān)護人還抱著孩子,仰望天空,引導其對天空之中的蝴蝶、鳥等進行觀察,同時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的花草和植物等等,在這樣多重顏色的刺激之下,兒童對于顏色的認知也必將有著巨大的提升。在實踐的教育過程之中還應當注重的是對于兒童的表揚,恰當?shù)谋頁P可以全面地提升兒童的信心,這一點對于其今后的成長以及個人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意義,在表揚的過程之中還應當注重對兒童積極性的提升,以增強兒童進行繪畫等的興趣。因此,早期美術教育應是不斷探索、不斷改變現(xiàn)狀,因人、因地、因時靈活的教育方式,不可用成人的目光抱著功利的目的實施教育。恰當?shù)慕逃绞?,對于兒童的個人成長也必將起到深遠且積極的影響。
3 結束語
采取恰當?shù)膬和缙诿佬g教育方式,可以形成兒童較為高尚的道德情感,且實現(xiàn)對兒童思維方式的提升,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兒童的思維方式對于美術教育的發(fā)展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兒童的一些天真并且簡單的思想,可以采用美術教育來進行塑造,同時由于兒童有著較為豐富的想象力,所以采取恰當?shù)膬和缙诿佬g教育,對于其后期的發(fā)展以及個人成長也有著關鍵性的影響。綜上所述,根據(jù)對當前兒童早期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教育工作開展的重難點等進行集中性的分析,從實際的角度出發(fā),深入且細致的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方式以及開展的相關核心理念等進行了綜合性的探討,旨在以此為基礎,為相關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為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而做出積極貢獻。從本質上進行分析,開展科學化的兒童早期美術教育對于兒童的成長必然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所以應當對相關教育工作產生深刻的重視,且不斷地完善教學的理念和教育工作的思想,為后期兒童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 福建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研究中心[J].教育探究,2009(03).
[2] 邊霞.西澤克的兒童美術教育思想與實踐述評[J].中國美術教育,1999(02).
[3] 本刊編輯部.全國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當代城市兒童美術教育與本土文化的傳承”中期匯報會在成都舉行[J].中國美術教育,2007(04).
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篇2
【關鍵詞】 嬰幼兒;早期發(fā)育;保健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94嬰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全面發(fā)展階段, 此階段發(fā)育狀況的好壞可能會影響一生的健康, 因而對孩子早期教育的進行, 具有重要意義[1, 2]。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如何使孩子贏在起點, 亦是所有家長及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回顧分析本院接收的96例嬰幼兒資料, 旨在探析不同的兒童保健方法對嬰幼兒早期發(fā)育的影響,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5 年12月接收的96例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48例。對照組年齡1.4~ 3.6 歲, 平均年齡(1.54±1.31)歲。研究組年齡1.5~3.0 歲, 平均年齡(1.56±1.10)歲。經(jīng)檢查所有幼兒均符合標準, 無遺傳病及其它禁忌證。兩組幼兒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保健法保健,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早期教育、飲食營養(yǎng)指導及嬰幼兒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確的兒童保健方法進行保健, 具體如下:①早期教育。對家長傳輸健康育兒與科學育兒知識, 例如在孕期可對胎兒進行聲音的傳輸。在嬰幼兒期間, 根據(jù)其心理的變化與生長過程進行相應的輔導和教育, 主要有進行身體觸摸運動、語言溝通色彩感知等方面, 以提前給嬰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②飲食營養(yǎng)指導。遵循嬰幼兒飲食營養(yǎng)指導原則, 對新生兒一般至少需要進行6個月的母乳喂養(yǎng), 以此保證其攝入充足的營養(yǎng)。6個月后可給予奶粉、麥芽類等適當?shù)氖澄镙o助, 同時進行其他方面的輔食, 以進一步保證嬰兒體內蛋白質、維生素及鈣鐵鋅硒等元素均衡。需注意的是由于飲食過多出現(xiàn)偏食或消化不良。③對于嬰幼兒疾病防治方面的教育。注意保持嬰幼兒身體衛(wèi)生, 防止滋生細菌導致的疾病[3]。同時進行定期疫苗注射, 以預防各種傳染疾病。按時對嬰幼兒進行相關疾病檢查、篩選, 由于嬰幼兒自身免疫系統(tǒng)較低, 應加強保暖措施。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兩組均給予1個月相應的保健后, 通過電話詢問家長其孩子的飲食營養(yǎng)狀況、疾病預防、治療情況及生長發(fā)育情況等, 比較兩組身高、體重及血紅蛋白水平, 并進行詳細記錄。同時使用蔣新液等[4]文獻中嬰幼兒發(fā)育檢查量表(Gesell)對患兒進行相應的智力檢測, 內容主要包括靜息動作、大運動及適應性3個方面。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嬰幼兒智力發(fā)展情況比較 研究組靜息動作、大運動及適應性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 2 兩組嬰幼兒身高、體重及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兩組體重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紅蛋白水平及身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兒童的早期智能發(fā)育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 而且受后天諸條件的制約。而大腦發(fā)育最重要的條件則需要非常豐富又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刺激, 這種刺激將從根本上改變大腦的微結構與整個大腦的性能[5, 6]。這對嬰幼兒進行早期干預與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近幾年來, 本院保健科接收的幼兒, 無論是從兒童健康成長、疾病控制還是孩子的早期教育開發(fā)都得到了眾多家長的認同。對兒童進行正確的保健是保障嬰幼兒早期身心健康發(fā)育的關鍵, 有利于提高嬰幼兒智力及身體健康[7]。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靜息動作、大運動及適應性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給予嬰幼兒早期教育、飲食營養(yǎng)指導及嬰幼兒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確的兒童保健方法有利于嬰幼兒早期各方面的發(fā)育, 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曉娣.有關嬰幼兒保健工作的討論.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2(2):347.
[2] 張輝.在社區(qū)開展兒童保健與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3, 25(24):135-136.
[3] 高春梅, 杜亞平.流動兒童保健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 16(9):967-970.
[4] 蔣新液, 馬玉杰, 陳雅芬, 等 . 480 名正常嬰幼兒認知發(fā)育影響因素調查.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 21(12):1321-1323.
[5] 曲華, 魏益民.正確的兒童保健對嬰幼兒早期發(fā)育的影響分析.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27):38-39.
[6] 肖永紅.早期綜合發(fā)展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效果.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 6(27):53-54.
[7] 雷巧容.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及干預.母嬰世界, 2015(4): 50.
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篇3
關鍵詞:早期閱讀;學前兒童;回顧與展望
一、引言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National Reading Committee)針對當時20%――40%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因為不會閱讀而產生學習障礙的問題提出了“閱讀準備”(Dyslexia)的觀點。由此便引發(fā)了對早期閱讀價值問題的爭論,“一些教育家認為,如果大腦沒有在適當?shù)臅r候受到刺激,有些東西就會永遠喪失。而持不同意見的一些教育家認為,學前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一般很難有效地學習和閱讀;人為的加速兒童的發(fā)展,是一種強制性的早期學習,忽視學前兒童和學前教育的特點,不利于兒童個性的和諧發(fā)展?!保櫭鬟h,1998)
近年來,早期閱讀成為國內學者關注的理論之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002)也明確的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了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感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辈豢煞裾J的是,與國外相關研究相比,國內關于早期閱讀研究起步較晚,并在早期閱讀能力的理解上存在較大差異,在早期閱讀能力的影響因素方面研究較少,尤其是國外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的家庭讀寫環(huán)境與早期閱讀能力的相關研究,國內更是相對較少。因此,本文對我國既有研究進行梳理、反思、展望。
二、概念界定
(一)閱讀
《教育大辭典》對“閱讀”定義是:“閱讀時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薄伴喿x也是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這種技能是取得學業(yè)成功的先決條件,它是由一系列的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保櫭鬟h,1998)美國早期閱讀委員會認為,閱讀可以定義為:以理解為目的,運用書面拼音知識和口語語音知識,從印刷文字中獲取意義的過程。(凱瑟琳?斯諾,2006)
(二)早期閱讀
《教育大辭典(下)》中指出:早期閱讀(early reading)是兒童1歲半以后即開始的閱讀。主要由成人將兒童讀物中的內容讀給幼兒聽,兒童識字后,進入自己閱讀。
《中國教師新百科?幼兒教育卷》指出,早期閱讀是學前幼兒接觸、學習書面語言的活動。相對于學習口頭語而言,早期閱讀是幼兒開始接觸書面語言的表現(xiàn),早期閱讀應當包括一切與書面語言學習有關的內容。
三、我國既有早期閱讀研究主要內容的梳理
(一)關于早期閱讀教育存在的問題研究
早期閱讀的內涵特點、價值以及早期閱讀能力的構成是早期閱讀研究和早期閱讀教育的基本理論問題,只有弄清楚這些問題,才能正確的開展早期閱讀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最早的相關文章是由周兢、程曉樵1995年撰寫的,在以后的一些文獻當中(黃曉娟,2002;周兢,2002、2005;張明紅,2000、2005;余珍有,2005、2006、2008),研究者基本上對早期閱讀的價值問題達成了共識。早期閱讀核心能力的研究卻不容樂觀,只有少數(shù)介紹國外研究成果的文章以及周兢所提出的三種主要核心能力的理論建構。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一次明確的把早期閱讀教育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為早期閱讀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寬松的環(huán)境。但是,由于早期閱讀教育的理論體系總體上滯后于教育實踐,有關早期閱讀教育的一些問題,迄今為止尚未在幼教界形成共識,導致實踐層面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根據(jù)近幾年來對早期閱讀教育的思考,早期閱讀教育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劉先芳,2007)認為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單一、片面
很多家長和老師在對早期閱讀的理解上有些偏頗,過于強調認知,把閱讀當成一中獲取知識的手段。甚至很多人直接把早期識字等同于早期閱讀,使得早期閱讀的目標人為的被縮水。主要表現(xiàn)在:過分強調識字,有集中識字的現(xiàn)象,使幼兒的注意力只在漢字上;過分強調認知,過早的讓幼兒把閱讀當做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
2教學方法不當
在早期閱讀教學中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是片面強調記憶,以幼兒會復述故事為主要目的;而是強調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傳達給幼兒,以識字代替閱讀;三是忽視了幼兒自主閱讀習慣、閱讀興趣、能力的培養(yǎng)。如取書、收書、翻書的基本常規(guī);聽讀、朗讀、跟讀、欣賞的基本能力;握筆、坐姿的一般常規(guī)等都是在幼兒階段應該形成的,對幼兒今后成為有效地閱讀者、流暢的閱讀者有很大的幫助。
3.閱讀的環(huán)境比較缺乏
“讓孩子成為讀書人,讓社會充滿書香?!边@無疑是一種美好的愿望。但是目前大多數(shù)社區(qū)、家庭還沒有形成有利于讀書的環(huán)境和習慣,對幼兒的閱讀獲得缺乏科學指導,幼兒缺乏良好的閱讀氛圍的熏陶,缺乏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文雅有序、溫馨人文的高質量的閱讀環(huán)境,在目前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體現(xiàn)的較少。(劉先芳,2007)
(二) 關于早期閱讀教育價值與意義的研究
我國學者對早期閱讀中一些重要的維度進行剖析,如早期閱讀的意義、價值等。周兢在1996年就提出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最佳的早期閱讀效果,幼兒在集體環(huán)境中與教師、同伴分享閱讀的快樂,從而提高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币灿袑W者從幼兒發(fā)展角度認為早期閱讀在豐富幼兒應有的詞匯,提高語言理解能力、思維的發(fā)展,密切親密關系、師幼關系和同伴關系,在幼兒情緒與社會性發(fā)展等方面有顯著的作用(張明紅,2000)。
1.從語言發(fā)展的角度
有學者指出早期閱讀核心價值是引導兒童從理解和運用日常用語,向理解和掌握科學的語言發(fā)展,并以此理解文本內容所蘊含的人類智慧(章紅,2009)。
2.從兒童發(fā)展的角度
幼兒早期閱讀可以擴大幼兒生活、學習的范圍;建立初步的“讀寫”自信心;提高兒童的自我調適能力;享受分享閱讀的興趣等(余珍有、周兢,2003)。有學者在肯定上述觀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幼兒早期閱讀是積極刺激智力發(fā)展的一劑良藥,有利于開發(fā)右腦的潛力,閱讀可以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增添幼兒的生活感受,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礎,是幼兒為入小學做準備的重要方面;良好的閱讀習慣會陪伴和影響整個求學過程,使兒童終身受益(祝士媛,2007)。
(三)關于早期閱讀教育策略的研究
培養(yǎng)兒童基本閱讀能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過程,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定的指導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的識記效果,增強兒童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效地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形成,促使兒童盡早從親子閱讀、分享閱讀向自主閱讀過渡(楊玲,2010)。
解決早期閱讀教育問題的有效策略包括:
1.完善早期教育的目標體系
早期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閱讀的范圍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文本材料,還應該包括圖畫、標識標記。除此之外,通過早期閱讀還能幫助幼兒積累一系列社會文化方面的經(jīng)驗;;促進兒童人際交往和認識世界,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成為流暢的閱讀者等。因此,幼教工作者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閱讀教育目標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不管教師們使用哪一套教材,都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對閱讀目標做出適當?shù)恼{整。
2.提供新鮮、優(yōu)秀的的文學作品
魯迅先生就特別強調“給兒童提供有價值有味道的文學作品”,雖然目前還沒有量化的衡量標準,到底應該給幼兒提供怎樣的文學作品才能算是優(yōu)秀的、有價值的、有味道的。但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1)注重幼兒的生活體驗,反映兒童的真實感受;(2)注重嘴貧的趣味性、戲劇性;(3)注重作品的新穎性;(4)注重作品的藝術性、文學性。
四、對我國既有早期閱讀研究的反思
從目前已有的研究來看,幼兒早期閱讀研究的發(fā)展在研究內容、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現(xiàn)出一些總體特征,對幼兒早期閱讀的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有不少值得借鑒或反思的地方。
(一)研究還需得到重視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早期閱讀教育在我國幼教領域轟轟烈烈的展開,時間的發(fā)展催生了理論研究的不斷發(fā)展,早期閱讀研究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主要表現(xiàn)在早期閱讀研究文章的數(shù)量逐漸上升,參與研究的人員不斷增多,由最開始以理論工作者為主體,到現(xiàn)在不斷擴大的研究隊伍。在分析文獻的基礎上可以看出,研究主體還較缺少經(jīng)營行政部門的參與,且一線教師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早期閱讀教學經(jīng)驗的分享階段。
(二)研究內容亟需擴展
目前關于早期閱讀的研究涉及到早期閱讀的本質、功能機對兒童個體發(fā)展的價值;關心學前兒童早期閱讀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早期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閱讀材料的選擇與運用,早期閱讀的方法和途徑等。有資料顯示,其中有關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能力的方面的經(jīng)驗總結類研究較多??傮w表現(xiàn)在不斷深入,但內容的廣度還不夠,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關于本土化的研究較少,研究者多從一般意義上談論早期閱讀教育,而缺乏結合當?shù)貙嶋H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有待多樣化
幼兒早期閱讀的結構、過程、環(huán)節(jié)的多層次性決定了早期閱讀研究方法的多樣化。因此,研究者旨在通過方法引進、豐富早期閱讀研究的思維方式,來更新早期閱讀觀念,開拓早期閱讀研究的領域。近幾年,我國早期閱讀研究的發(fā)展開始嘗試用教育學、心理學、個案研究等方法進行研究,其中以華中師范大學周兢為代表,開始將國外腦科學與眼動技術引入,但總體上來說,我國早期閱讀在研究方法上還處在不斷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階段,開始擺脫以往以經(jīng)驗描述為主的研究范式,逐漸形成我國早期閱讀研究系統(tǒng)的研究范式。
近幾年對早期閱讀研究的不斷深化和拓展,使得人們得以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一定的思考,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盡管我國幼兒早期閱讀的研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們也可以明確未來我們的早期閱讀研究必然會與具體的教學實踐更加緊密的相結合,并以促進幼兒早期閱讀理論的系統(tǒng)化,教學實踐的合理化和務實化為最終追求。
參考文獻:
[1][5]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978.
[2][13]張明紅.關于早期閱讀的幾點思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0.
[3][10][16]周兢.早期閱讀發(fā)展與教育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6]凱瑟琳?斯諾.預防閱讀困難:早期閱讀教育策略[M].胡美華等譯.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序言.
[4]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7]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8]張明紅.從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理論看早期閱讀的教學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05.
[9]黃娟娟.認字、識字就等于早期閱讀嗎[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11][12]劉先芳.早期閱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有效對策[J].教育實踐,2007(1).
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篇4
面向未來的早期兒童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1.來自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挑戰(zhàn)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上,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顯示出它的威力。教育歷來被看作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但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20世紀,整個世界,特別是西方社會,明顯受到了工業(yè)化和后工業(yè)化的影響,人類文明發(fā)生了空前的變化,人類社會進入了有史以來最為輝煌的時期??茖W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知識總量的快速增長,促使社會范型發(fā)生變化。21世紀被預言是信息時代,人類正從工業(yè)社會邁向知識社會。
1996年至1998年,德國曾作過一項名為“科學社會的潛力和規(guī)?!獙逃M程及結構的影響”的研究,研究者就今后25—30年社會對科技和教育的期望作了問卷調查。研究者在據(jù)此寫出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在來來,知識將越來越系統(tǒng)地作為用途廣泛的工具而被用于解決問題,知識的產生將越來越有賴于各種需要解決的問題,邏輯知識在各個學科領域的發(fā)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等等。調查報告進一步指出,在一個信息激增的社會,讓人們去吸收社會所需的全部知識已經(jīng)不可能,與吸收某個專業(yè)領域的專門知識相比,人們更重要的是學習在復雜的社會中明辨方向并學會隨機應變,提高實現(xiàn)知識復合性的能力。
在這個以知識為中心的社會中,教育機構的角色也要有相應的變化。教育機構應使受教育者獲得能勝任未來生活和工作任務的知識,應有益于知識的更新,應激發(fā)受教育者獲取學習能力的動機,使受教育者善于觀察,學習有用的知識,善于質疑,能獨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并進行批評性驗證。
2.來自社會關系變化的挑戰(zhàn)
近些年來,社會的各種關系,尤其是家庭和兒童的關系發(fā)生了迅速變化。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失業(yè)問題、對婦女和兒童權利的認同問題以及兒童受虐待問題等都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自上世紀60年代起,西方社會的家庭結構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離婚率的上升,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增加,兒童出生率的下降,旁系親屬少而垂直多輩人家庭的增多,等等,使家庭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非連續(xù)性特點,家長與兒童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復雜的變化,家庭和社會由此產生了新的生活模式,家庭和社會的關系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些社會關系的變化,要求教育對此作出反應;要求教育更早地將不連續(xù)性引入兒童的生活,使他們盡早獲得克服因社會關系變化而帶來的適應困難的能力。
3.來自人口流動的挑戰(zhàn)
由于社會和經(jīng)濟結構的變化,人口的流動性和文化、語言的多樣性不斷提高,這也導致社會網(wǎng)絡的重構和家庭生活的變化。人口的流動性已不只是局限于一個國家的范圍,而是發(fā)生在更廣泛的國際范圍之內。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兒童必然會受到難以與其所在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化取得一致性的壓力,而這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兒童則會面臨如何寬容外來的兒童,以及如何應付隨之而來的文化挑戰(zhàn)等問題。
對于成長在這樣一個復合、多質社會中的兒童而言,社會傳統(tǒng)的規(guī)范失去了原有的約束力,家庭教育的觀念和方法也隨著價值觀的轉變而發(fā)生了變化。由于社會對兒童自主權的承認和強調,家長與兒童的關系也逐漸變成為伙伴關系,這種從教養(yǎng)關系到伙伴關系的變化,不僅弱化了傳統(tǒng)的教養(yǎng)關系,促進了新型伙伴關系的建立,而且必然會帶來教育目標的調整和變化,因為新的社會規(guī)范更強調個體的競爭意識以及具有批判精神的自主權。
后現(xiàn)代主義對面向未來的早期兒童教育的觀點
自啟蒙運動以來,人們的思想受到了現(xiàn)代主義的極大影響,結構化、系統(tǒng)化、中心化、標準化、一致性、連續(xù)性以及通過科學的方法論去發(fā)現(xiàn)可證實的真理,這已成為人們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然而,所有這些都受到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質疑。后現(xiàn)代主義倡導的是復雜性、矛盾性、差異性、多視角以及歷史和現(xiàn)實情景的特異性,引導人們抓住由于認識的多元、另類和不可預期而帶來的巨大機會。
后現(xiàn)代主義對整個世界的看法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知識觀、兒童觀和教育觀,在世界范圍內促使人們對早期兒童教育作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
在當代西方的早期兒童教育課程中,知識常常被看成是客觀存在的真理,它們或可被兒童復制,或可由成人誘導而來,或可由兒童自己建構。后現(xiàn)代主義則認為,在快速變化的未來社會,兒童要能夠高度適應事物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人們過去所學得的東西并不能保證未來有用。生活越來越趨向于每個人自己的建構。在后現(xiàn)代主義看來,知識不再是客觀、可以積累的,并在實際中可以被普遍運用的東西;相反,知識是多視角的和具有多種含義的,是與背景密切相連的和局部化的,是沒有完成的和似是而非的,并可以由多種方式產生。
概覽當代西方的早期兒童教育課程,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似乎占了上風,盡管在學前教育機構中還能看到以教師為中心而展開的、重學業(yè)成就的教學活動。但是以兒童為中心的觀念是被普遍接受的,這可能與當代社會將兒童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可以與其所處的背景相分離的觀點有關。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為此提供了理論基礎。但從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觀點出發(fā),兒童要在所謂的后現(xiàn)代主義社會中生存,意味著必須適應高度的個體化和差異性,并且具有應變能力。在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未來對于人的要求是難以預料的,如果“過去”不能為“未來”提供保證,那么人就不得不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去建構和適應。后現(xiàn)代主義是不講以兒童為中心的。因為以兒童為中心意味著把兒童看成是一個能動的、與背景無關的個體。后現(xiàn)代主義也不再把兒童看作是一個可以測量的并且可以與各個領域(如社會發(fā)展、認知發(fā)展和動作發(fā)展等)相分離的個體;不再把兒童看成是孤立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而是把兒童看成是有潛力的、強大的、有能力的,最為關鍵的是與成人和其他兒童相關聯(lián)的入。也就是說,將兒童看成是存在于特定的背景之中的,通過與他人或事物建立起關系而存在的個體;將兒童看成是知識、人格和文化的共同建構者,而不是它們的產物。
從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觀點出發(fā),學習不再是孤零零的認知過程,而是一種合作、交往的活動。兒童在活動中與同伴和成人共同建構知識,理解世界。學習不再是兒童獲得預先知道的結果,兒童也不是空的容器或知識的復制者。兒童是積極的,兒童擁有的理論和觀念不僅應該被認真傾聽,而且應該被仔細研究,在合適的時候還應該給予質疑和挑戰(zhàn)。兒童是通過與物體、事件、成人和同伴的互動而學習的。當“人處于關系之中”成為教育的基礎時,交往則被看作是兒童學習的關鍵了。因此,教育者必須激發(fā)兒童活動的積極性,并為兒童提供與他人交流自己經(jīng)驗的機會,讓兒童找到與他人交流的方式,讓兒童使用自己的百種語言,讓兒童通過交往獲得從屬感和參與感,并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經(jīng)驗,等等。
我們知道,建構主義理論對當代西方學前教育課程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兒童是主動的,教育起始于兒童每天對其所處環(huán)境的理解和建構。但是,建構主義理論似乎將知識看得過分絕對化和不可變化了,知識成了與兒童分離的、存在于文化和歷史真空中的一些事實。建構主義理論忽略了知識的讓會建構性質,它基于自身的理論,強調讓兒童通過解決問題去內化知識。
社會建構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在將兒童看成是主動體等方面是一致的。但是,讓會建構理論并不將知識看成是具有普遍性和標準化的,它要求兒童形成自己對世界、對知識、對人格和生活風格的認識,這種個性化的過程意味著兒童需要對自己的行動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既要個別化,又要群體化。社會建構理論認為,概念的同一性是在特殊的背景中建構或重新建構的,而背景總是在變化的。兒童會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共同建構或重新建構同一性。在兒童共間建構知識、人格和文化的過程中,會發(fā)生對話、交談、商量、沖突、對抗等。社會建構理論批評“兒童中心論”將兒童看作是自主的、孤立的和與背景無關的人,它認為,關系才是最重要的,兒童、家長、教育機構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是兒童所作所為的憑借,沒有一個人和一樣東西能夠存在于背景相關系之外。
需要指出的是,人們對于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觀點尚存諸多爭議甚至疑義,因此,將其理論運用于當今早期兒童教育中,尚需采取謹慎態(tài)度。但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觀點也確實為我們思考面向未來的早期兒童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對面向未來的早期兒童教育的新思考
未來人類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人類駕馭自己命運的希望在于當今的教育。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面向未來,學前教育應通過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真正為人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未來,每個人都必須以自己的方式去適應變化莫測的世界。知識性質的變化使教育的價值不再體現(xiàn)在知識的傳遞和積累上,而是體現(xiàn)在知識的共同建構和創(chuàng)造以及入文精神的加強上。換言之,教育要讓兒童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教育不僅要將人培養(yǎng)成為成功的人,而且要將人培養(yǎng)成為幸福的人。
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篇5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 早期閱讀 文獻研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將早期閱讀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最新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jīng)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研究的主要內容
早期閱讀:也稱前閱讀?!督逃筠o典》對“早期閱讀”的定義是“兒童一歲半以后即開始的閱讀。主要由成人將兒童讀物中的內容讀給兒童聽,兒童識字后進入自己閱讀。”周兢認為“早期閱讀是兒童接觸書面語言的形式和運用的機會,是兒童發(fā)展語言和元語言的能力的機會,是兒童掌握詞匯構和文字表征的機會,同時也是兒童發(fā)展學習讀寫的傾向態(tài)度的機會”。美國國家研究院早期閱讀委員會在《預防閱讀困難――早期閱讀教育策略》一報告中指出,適當?shù)脑缙陂喿x包括“通過閱讀從印刷品中獲得意義,有足夠頻繁且深入的閱讀機會,定期、經(jīng)常面對拼寫――語音關系,了解字母書寫機制的本質以及理解口語單詞的結構”等。
由此可以看出,早期閱讀注重對幼兒自主閱讀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圖書閱讀、認識文字,它具有更深刻的內涵和更廣泛的意義。
我國學者在研究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研究的內容和方式可以總結為: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提高幼兒早期閱讀的能力、有效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開展多種形式的早期閱讀活動,提高農村幼兒的閱讀能力及探索出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方法、形式和途徑、選擇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適合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材料等問題。
二、研究現(xiàn)狀的歸納與啟示
(一)對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研究的理性審視
國務院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边@是繼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后,第二次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在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書香社會”。
盡管農村教育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農村幼兒的早期閱讀教育尚未得到足夠的關注,就農村幼兒早期閱讀教育而言,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規(guī)范對農村幼兒園的教學、教材、經(jīng)費的管理。比如在經(jīng)費管理上,應該做到專款專用,用于改造閱讀環(huán)境和購買早期閱讀所需的教材和教具等。
當前大量指向早期閱讀教育的研究對象為城市幼兒,對農村幼兒的早期閱讀研究甚少,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因此,農村幼兒的早期閱讀教育問題應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視。研究內容可以涉及農村幼兒早期閱讀的家庭準備狀況、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的實施狀況、預防農村兒童讀寫困難及提高他們的讀寫能力方面、影響農村幼兒早期閱讀發(fā)展的因素以及有效的干預措施等方面。
(二)做好傳統(tǒng)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
在進行早期閱讀研究時,很多城市幼兒園的經(jīng)驗值得借鑒到農村幼兒園研究中。比如:首先,幼兒園可設立專門的兒童閱覽室,每個班級開辟“快樂閱讀區(qū)”,教師也應積極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其次,在開展常規(guī)閱讀的基礎上結合“世界讀書日”等主題活動,形成全園閱讀和幼兒樂于閱讀的氛圍。鼓勵孩子續(xù)編、仿編故事,制作故事小畫冊與朋友分享。第三,明確基本的閱讀要求和規(guī)則,如:看書、取放書、借還書、對破損圖書的修補,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后,鼓勵家長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和幼兒共同閱讀。
陳雅典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融合全方位教育資源,建構幼兒園、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整體閱讀體系。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主動性,開展“邀請家長進園實踐、教師走進家庭指導、幼兒閱讀活動進社區(qū)”等交互式實踐活動。還可以借助幼兒園網(wǎng)絡平臺,評選“書香家庭”“優(yōu)秀家長”等,以此提高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當然對于農村幼兒園來講,我們需要創(chuàng)設適合農村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有利環(huán)境,選擇適合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的內容,收集日常生活中具有本土化的早期閱讀材料,探索農村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有效策略。
(三)利用現(xiàn)代媒介技術,建構多維整合的早期閱讀教育
隨著新科技革命的發(fā)展,現(xiàn)代媒介技術在兒童早期閱讀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將現(xiàn)代媒介技術引進早期閱讀教育有其巨大的優(yōu)勢,比如動畫沖擊效果、集圖片、音樂、視頻于一體的多感官體驗、永久性的循環(huán)利用等等。兒童早期的閱讀教育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語言教育,而是應該集語言、認知、社會等領域發(fā)展于一體的多維、全面的教育。早期閱活動與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圖畫書在各學科教育中的價值,在美國的幼兒教育實踐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值得我們借鑒。
(四)建立家園一體化,推進親子閱讀的深入研究
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幼兒園的教育所長,增進幼兒園和家庭的合作,建立“家園一體化”的兒童早期閱讀促進機制,引導和幫助家長為兒童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早期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一方面,幼兒園要定期為家長推介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資源,引導家長選擇適宜的圖畫書。
另一方面,幼兒園也可以充分利用園內已有的圖書或是集合兒童家庭中的閱讀資源,由教師進行分類和篩選,通過開設班級圖書屋、圖書漂流站等方式讓兒童定期借閱,鼓勵家長在家庭中建立固定的親子共讀常規(guī),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為兒童朗讀故事,與兒童共同看書。
(五)作為園本化的探索研究
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篇6
關鍵詞:文化;幼兒園教育;價值
中、美、日國家的幼兒園教育的價值取向
中國、日本和美國都把他們的學前教育課程改革作為使未來勞動力更具有競爭力的理由,但是,三個國家在早期教育做法的方向上是非常不同的。中國所持的觀點是,為新的全球經(jīng)濟準備公民,因此認為早期教育課程應以兒童為中心,鼓勵創(chuàng)新性和主動性;日本所持的觀點是,為信息化經(jīng)濟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靈活性的勞動力,因此認為教育不應再是說教的,而應有更多一些自由。最近日本在國際的教育成就測驗上表現(xiàn)出成績下降,又有呼聲說要跟隨美國,在中小學強調學業(yè)成績和績效。(Bjork & Tsuneyoshi 2005; Takayama 2007)。然而至今這種呼吁仍沒有改變日本大多數(shù)幼兒園中建構主義的、以游戲為導向的課程;美國所持的觀點是,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的勞動者,提高國家經(jīng)濟競爭力,強調早期教育從建構主義向學業(yè)準備轉變,同時還呼吁基于標準的課程、有科學支持的教學、更高水平的績效、系統(tǒng)的學習評價、更經(jīng)常性的評估和基于科學的實踐支持。
中國和美國的早期兒童教育的目標和實踐存在著戲劇性的不同。起初,中國的模式側重于管教和紀律,而美國側重于游戲和選擇;二十年后,中國早期兒童教育目標已經(jīng)轉向兒童發(fā)起的活動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而美國卻向著相反方向轉變,變得更加側重于學業(yè)成果和教師的教導作用。這可以作為一些推崇全球化的學者所斷言的文化趨同的證據(jù)。但是,美國的學前教育已變得更加注重學業(yè)而中國則更加以游戲為導向,這個事實不能說明這兩種教育模式正在趨向共同的終點,相反,它們恰似黑夜里各自航行的兩條船,有著各自的目標和航向。
日本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是讓日本兒童保持日本人的品質特征。日本學前教育工作的核心結構特征的作用是在教育中支持幼童在日本傳統(tǒng)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如omoiyari(同理心)、kejime(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以及Sbudan sbugi(社會意識)。這些價值觀在其他國家的文化中有對等的詞,但它們不是同樣的內涵,不能在別的文化中得到平等的重視。日本早期兒童教育的做法深植于文化,這也使其很少從外面借鑒。日本把它的學前教育作為文化傳承而不是文化改變的一個途徑。幼兒園雖然不是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機構,但日本希望它能夠成為基地,使成長在后現(xiàn)代社會的兒童接受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這也就是日本的幼兒園在近二十年里變化的最少的原因之一。但是,隨著日本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他們社會的變化,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全球化,日本學前教育保持現(xiàn)狀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早期兒童教育理念的全球化并非在時空的長河中一帆風順。相反,在每個國家,向外來思想開放的時期和向內轉變的時期總是交替更迭(Schriewer,2000;Steiner-Khamsi 2000;2004)。90年代是美國早期兒童教育的外向時代,受到的影響主要來自意大利城市瑞吉歐艾米利亞的學前教育。今天的美國,教師和管理者們抱怨道,幼兒園在服從外界政府的和專業(yè)組織的標準下有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他們的課程、教室布置、學習效果都要符合標準,所有的教師和管理者都要從正規(guī)的機構獲得早期教育證書。以游戲為中心的課程,讀寫的全語言教學法,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這些在二三十年前當我們首次做研究時,被認為是好做法,現(xiàn)在卻被一部分人評價為過時的、受意識形態(tài)驅使的、不科學的方法。
中、美、日國家幼兒園教育的背景
在1985年和2003年,中國的幼兒園改變了許多,日本的幼兒園變化不大,美國的在某種程度上居于中間,那么三個國家幼兒教育體系中所發(fā)生的是否與其所處的社會背景是相關聯(lián)的?
始于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然影響到了中國的早期教育,經(jīng)濟改革帶來了合資、外資產業(yè)和民族企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臺灣和其他國外連鎖企業(yè)紛紛進入國內市場,開辦一些幼兒園推廣雙語(漢語和英語)教育,24小時看護制(寄宿學校的回歸),和其他一些科技技術輔助的課程。中國的許多新公司紛紛加入了這個私有化進程所創(chuàng)造的市場空間,與國外企業(yè)相互競爭。在過去的十年里,公立幼兒園的數(shù)量驟減而私立幼兒園的數(shù)量迅速增多。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決定加入世界經(jīng)濟體系,而這種新的經(jīng)濟形勢需要新的公民。對幼兒教育的新方法顯然是培養(yǎng)這類公民的重要策略。依照這種邏輯,中國幼兒教育快速地、義無反顧地朝著更加注重建構主義的、以游戲為主的和兒童自發(fā)的活動方向發(fā)展,并且從西方國家借入了大量的、先進的思想觀點。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出于經(jīng)濟的考慮和使社會機構(包括教育)理性化的必要性,驅使著美國的早期教育發(fā)生改變。在過去的一個年代中,面對生活的開銷工人階層和中等階層的收入、支付能力在下降,更多的幼兒母親加入到了勞動力的隊伍中,需要有更多的幼兒園來照顧孩子。福利改革開始于克林頓,小布什政府繼續(xù)施行,使得那些貧窮幼兒的母親參與培訓項目或在家庭之外工作,這樣就增加了對早期看護和教育的需求。20世紀90年代工商界采取支持早期教育的立場認為,投資在教育幼兒是在未來社區(qū)勞動力方面好有的投資。評估顯示,投資在早期教育中的每一個美元都會產生顯著的經(jīng)濟和社會回報。美國采用的是要提高國家經(jīng)濟競爭力的信念,推動著早期教育從建構主義向強調學業(yè)準備轉變,同時還呼吁更高水平的績效、更經(jīng)常性的評估和基于科學的實踐。當前美國的教育改革要求的是基于標準的課程,有科學支持的教學,有專業(yè)素質的勞動者,系統(tǒng)的學習評價,學校的績效,支持和接納落后的學校。
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經(jīng)濟繁榮后的經(jīng)濟衰退,使日本幼兒園的經(jīng)營狀況益顯飄搖。經(jīng)濟的衰退以直接或間接地方式影響著幼兒園,降低了他們的持有的土地的價值,限制了他們提高學費的比率,并且改變了婦女們的工作模式。機會出生率的下降迫使幼兒園以競爭來保持他們教室的兒童數(shù)量,并保證園內各項事務能繼續(xù)進行。為了吸引顧客,幼兒園延長時間;服務多樣化;增加像英語對話和網(wǎng)球這樣的附加服務;有一些園為了在市場中立足走到極端,強調他們嚴格的學業(yè)準備和能以高的比率把孩子送進有聲望的小學,他們有獨特的教育哲學。當“泡沫破裂”、房地產和股票價格直線下降,使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遭受到了嚴峻的經(jīng)濟危機,雖然不是直接地,但卻在一些方面對整個國民情緒產生了很深刻的影響,充滿著一種悲觀、責備和反控制的氛圍,例如,由于觀察到了當前一代孩子們的性格特點,教師和家長彼此責備。在日本,有些責難是指向教育的,日本幼兒園被要求傳遞給幼兒當代高度現(xiàn)代化的社會里所需的那些重要的價值觀、立場及社會技能。同時,又被要求有一種固有的保存?zhèn)鹘y(tǒng)的功能,能保護孩子們遠離(后)現(xiàn)代化的消極影響。
三、幼兒園反映了社會文化,同時又影響社會了社會文化
評論家和全球化的倡導者們認為,隨著商品、思想及人才以日益增長的速度在國與國之間進行交換,各個國家越來越趨于一致,文化差異也越來越不明顯。全球化的世界體系論認為,隨著世界逐漸演變成一個體系,實力最強大的文化輸出國的思想(包括理念)將支配其他國家的思想文化。這同樣也是全球化的現(xiàn)代化/理性化論的預言,預言指出:按照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信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理性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得到普及,取代受傳統(tǒng)束縛的本土模式,而這種本土模式并非因其合理性和功能性得到人們的信賴,結果就會產生并不斷加劇教育實踐與理念的全球化趨同。
盡管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的存在,中國、日本和美國的早期兒童教育在核心方法和理念上并不比上一代更加相似。更確切地說,這些模式已經(jīng)逐漸在一些方面更加相似而在其他方面更加不同。《新三種文化下的學前教育》的研究顯示:雖然一些文化行為已被外來的做法取代,但另外一些文化行為在與席卷全球的思想的碰撞中保持著原貌,還有一些文化行為演變?yōu)榛旌闲问?,同時,一些新的文化行為應運而生。在中國早期兒童教育實踐中遵循隱性文化邏輯的,包括對掌握與練習的強調(Paine 1990)。雖然中國早期兒童教育經(jīng)歷了劇烈的、有時甚至是痛苦曲折的改革過程,強調掌握與練習的傳統(tǒng)、對榜樣力量的信奉、對批評的應用和對共同社會活動的投入,均為隱性的、不明顯的、平凡的觀念和做法,因此也無需進行爭論。
在美國,盡管爭論的核心是對教育的供給(如號召提供普遍的,公立的,早期兒童項目的議案)和范式之戰(zhàn),即對于發(fā)展適宜性教學和讀寫算直接教學這兩個派別,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進行的范式之爭,但美國幼兒園中其他的很多做法是不明顯的,反映了核心的文化理念,它存在于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的哲學和意識形態(tài)中:包括強調選擇、自我表達以及教師與其班上的每個孩子之間的雙向關系的質量。共同的文化信念的力量會產生影響。
在日本,有關早期兒童教育的不明顯的、隱性的文化觀念和實踐包括mimamoru(觀望與等待)、老師在孩童打架前不去干預的策略;強調移情(omoiyari)和情感(特別是孤獨感和悲傷感)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認為兒童的“孩子氣”是有價值的(kodomo rasbii kodomo);以及年齡大的兒童與年齡小的兒童游戲、照顧較小兒童。根據(jù)美國標準,在日本幼兒園發(fā)現(xiàn)的較大的生師比(按美國的標準),一個老師對應二十、三十名學生,是隱性文化邏輯的一種特殊情況。換句話說,雖然30/1的學生/老師比是日本早期兒童教育的一個顯著、明確的特征,但與該比率相關聯(lián)的、受該比率支持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實踐卻是基于隱性的文化邏輯。該信念假設高學生/老師比率比美國幼兒園典型的10/1的學生/老師比率能更好地支持社會公德心(sbudan sbugi)和群體聚居技能(sbakkai seikatsu)的發(fā)展。
中國人與日本人都強調團體的一致性,但是對于教室管理、以及個人的惡行,卻有明顯的不同。如:日本的教育者在兒童爭吵時所使用的不介入技巧,以增進社會控制與社會團結的發(fā)展。中國人對此認為是對集體團結的破壞。中國人對群體的涵義,不可避免的與秩序的概念連在一起,認為一群沒有秩序的兒童不是一個團體。相反,對日本人而言,無論是雜亂或是有秩序的,自發(fā)或計劃的,無政府狀態(tài)或控制嚴密的,都是團體。中國幼教學校的團體結構比大多數(shù)日本幼教學校,更具垂直與教師指導的特征。而在日本幼教學校里,團體導向意味著同伴團體導向,一般認為教師的涉入越少,則團體結合的水平就越強。在日本:群體主義與平等主義有關,談論兒童的能力差異是一種禁忌。
文化對三個國家學前教育的影響,特別是表現(xiàn)在“隱含的文化邏輯”。在文化實踐中,在面對變革時,在變化壓力下對持續(xù)性的詮釋,有著比經(jīng)濟決定論、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所預言的那樣更具有彈性和抵抗力。文化是持續(xù)性的一種原因,并且是全球化、理性化和經(jīng)濟變化影響的一個制動器。幼兒園這種機構,作為社會的一部分,既能反映文化,又能起到保持文化和社會存續(x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Joseph Tobin, Yeh Hsueh, Mayumi Karasawa.(2009). Preschool in three cultures revisited: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Barbara Rogoff. (2003).The cultural nature of human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Kenneth Ross & Llona Genevois. (2006). Cross National Studies of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Planning Their Design and Managing Their Impact. IEP UNISCO.
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篇7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重慶 400715)
[摘要]促進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日益被視為提高早期教育質量的重要政策杠桿。OECD成員國在促進家長參與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的主要做法包括宣傳家長參與的重要性及參與內容、提供多元化的參與途徑、為家長和托幼機構提供資源支持等。為讓家長更積極、深入、有效地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為家長參與提供立法與政策保障、財政與資源支持;托幼機構應采取豐富多樣的策略促進家長參與。
[
關鍵詞 ] 家長參與;早期教育;教育質量
兒童早期教育與保育能夠帶來廣泛的益處,如能為兒童的幸福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減少貧困和促進教育公平,增進代際溝通,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上述益處的實現(xiàn)需要有“質量”的保證。正基于此,兒童早期教育和保育已成為經(jīng)濟發(fā)展與合作組織(簡稱OECD)國家的政策重點。為了分享經(jīng)驗和規(guī)避風險,促進成員國早期保教政策的制定與發(fā)展,OECD教育委員會于1998年至2012年期間對早期保教政策開展了專題研究,并先后發(fā)布了3份《強勢開端》( Starting Strong)報告。盡管OECD國家對保教“質量”有不同的理解,但各國都一致強調“家長參與”是衡量托幼機構質量的基本指標之一。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日益被視為促進兒童健康發(fā)展和學習的重要政策杠桿。
一、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一)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內涵
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簡稱家長參與),指家長不僅認識到父母、家人參與對兒童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并能通過多種途徑科學、有效地參與到兒童早期教育中。由于兒童所處的教育階段不同(托班、早教機構、幼兒園等),早期教育的不同主體(教師、家長、研究者等)對家長參與有著不同的理解。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中,“家園合作”“家庭參與”和“家長參與”等術語通常交替使用。有研究者把家長參與的內容界定為:良好家庭教養(yǎng)(Good parenting in the home)、與學校分享重要信息(Contact withschools to share information)、參與學?;顒雍凸芾怼S醒芯空哒J為家長參與主要包括6個方面:教養(yǎng)( Parenting)、溝通交流(Communicating)、家庭學習(Learning at Home)、家長志愿者(Volunteering)、參與決策( Decision Making)、與社區(qū)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Community)。在本文中,家長參與指家長與托幼機構正式或非正式的聯(lián)系,具體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以托幼機構為中心的家長參與,包括家長參與幼兒園觀摩活動、志愿者活動、親子教育活動、家長委員會、家長培訓等;二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家長參與,包括親子分享閱讀、親子游戲、合作完成幼兒園布置的學習任務等。
(二)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意義及面臨的挑戰(zhàn)
家長是幼兒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有助于教師和家長確立共同的教育目標,從而保證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兩種背景下習得經(jīng)驗的一致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有研究證明,家長參與,尤其當家長營造了高質量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并且經(jīng)常與教師溝通時,會對幼兒的認知發(fā)展、社會情感發(fā)展、入學準備、學業(yè)成就以及社會適應性具有積極影響。美國早期開端計劃、佩里學前教育項目、芝加哥幼兒家長項目等促進家長參與早期教育項目的成功案例證實了家長參與的重要性,可見要提高早期教育質量,需要采取措施讓家長參與早期教育,并為家長參與構建外部支持系統(tǒng)。
然而,由于家長和教師對家長參與的界定存在差異,導致家長的參與及其與托幼機構教育的合作關系受到限制,削弱了對兒童發(fā)展的積極影響。OECD各國在如何激發(fā)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的積極性,鼓勵托幼機構讓家長參與進來等方面面臨著挑戰(zhàn),如家長參與意識和動機缺乏、家長與托幼機構缺乏聯(lián)系、家長參與受資源和時間的限制、家長參與能力缺乏、教師開展家園合作能力不足、教育不公平的加劇以及家長社會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異等。如何通過政策的杠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家長參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為應對上述挑戰(zhàn),OECD國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借鑒。
二、OECD國家促進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大力宣傳——激發(fā)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意識
1.通過文字材料宣傳。
為讓家長獲取更充分的早期教育信息,很多國家選擇通過文字材料進行宣傳,其途徑主要包括兩個:一是政府負責早期教育的管理部門通過官方網(wǎng)站、育兒網(wǎng)站以及印發(fā)宣傳冊的方式為父母提供托幼機構、幼兒發(fā)展、育兒、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如澳大利亞政府開發(fā)了名為“我的孩子”( mychild.gov.au/)的門戶網(wǎng)站,除了豐富的育兒信息,也為家長提供不同類型托幼機構的信息,以幫助家長做出合理選擇。通過網(wǎng)站,父母還能方便地查詢如何獲取教育費用的補助;二是依托早期保教機構進行宣傳。如瑞典教育部門專門開發(fā)了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宣傳冊,由托幼機構負責發(fā)送給家長,并告知家長如何在家中開展教育活動。日本則通過托幼機構的家園聯(lián)系簿、公告板、電子郵件和機構網(wǎng)站等多種途徑告知家長幼兒園的動態(tài)、班級活動、家長參與的活動等方面的信息。
2.創(chuàng)建信息聯(lián)絡點。
為了滿足家長多樣化的信息需求,OECD國家除了文字材料的宣傳,還通過開通咨詢電話、設置專門服務機構等方式為家長提供信息服務。這些信息聯(lián)絡點會回答家長有關托幼機構和兒童發(fā)展的各種問題,為家長提供養(yǎng)育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同時,也接受家長對托幼機構服務的投訴。如澳大利亞政府開設了專門提供幼兒教育信息的免費熱線電話,為全國父母、家庭和社區(qū)成員提供所需的服務信息。在德國,全國各地都建立了家庭辦公室,為家長提供綜合服務,家長可以向家庭辦公室咨詢與家庭生活和兒童發(fā)展有關的信息。在英國,許多地區(qū)和城市都設有家庭信息服務點,為家長提供兒童教育和保育信息,以方便家長選擇最適合自己需要的教育服務。
(二)政策支持——讓家長參與成為一項權利或義務
家長在子女教養(yǎng)中扮演關鍵角色,其權利受到國際法規(guī)的保護?!妒澜缛藱嘈浴?1948)和《兒童權利公約》(1989)都對家長參與子女教育做了清晰規(guī)定。OECD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都認為早期保教服務機構應該意識到,家長有權獲知、評論和參與與自己子女有關的關鍵決定。因此,很多OECD國家通過頒布法律、法案和課程標準,讓家長參與成為一項權利和義務。如芬蘭的《日托法案》《基本教育法》都提到了家長參與。在韓國,《早期教育法案》和《兒童保育法案》規(guī)定中央和地方早期保教政策委員會成員應該包括家長。在挪威,為確保家長的參與機會及其與教師的合作,1975年、1995年及2005年幼兒園法案都規(guī)定,每個幼兒園必須設置一個由注冊在園的幼兒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組成的家長委員會,由幼兒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代表以及教師代表組成家長一教師合作委員會。
(三)資源支持——為家長參與提供公共財政資源和學習材料資源
1.為家長和托幼機構提供公共財政資源。
已有研究清晰表明,投資兒童早期教育所帶來的收益最大,因此除了讓家長意識到參與的重要性,OECD國家也通過為托幼機構和家長提供經(jīng)費支持的方式,鼓勵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以此促進機構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家庭學習環(huán)境的改善。具體而言,一是為參與的家長提供報酬。在韓國,為中央或者地方早期教育政策委員會工作的家長,每參加一次會議就能獲取100美元的報酬,這種做法大力刺激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二是政府直接向托幼機構劃撥??钣糜陂_展家長工作。在日本,政府撥??罱o托兒所,用于開展育兒信息交流和支付育兒指導工作人員的薪資。加拿大政府投入資金支持大約270個家庭資源項目的運行,支持家長在家庭中參與幼兒的學習,以確保幼兒家庭教育與機構教育的連貫與一致。
2.為家長參與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材料。
英國學前教育有效性( EPPE)項目的研究結果顯示,直接開展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的活動對兒童發(fā)展最為有益。OECD國家已有經(jīng)驗也表明,為家庭(尤其是處境不利家庭)親子互動提供活動方案和相關材料的支持,包括提供家庭游戲方案、故事書、玩具、歌曲光盤和課程材料等,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學習環(huán)境質量。因此,OECD國家都積極通過網(wǎng)站、托幼機構和社會團體等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材料。如在西班牙,為提高0—3歲嬰幼兒的教育質量,政府建立網(wǎng)站為家長提供針對兒童早期教育和發(fā)展的視頻資料。為了促使家長在家開展高質量的學習活動,挪威、荷蘭和美國都選擇通過托幼機構向家長免費提供家庭學習材料,包括故事書、兒童歌曲光盤和課程輔助材料等。在英國,2002年BBC電視臺創(chuàng)辦了CBeebies兒童頻道,并開發(fā)網(wǎng)站向家長提供與節(jié)目有關的游戲、歌曲等學習資源。
(四)智力支持——提升家長參與能力和教師促進家長參與的能力
1.幫助家長營造高質量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
家庭學習環(huán)境,包括家長的教養(yǎng)行為和態(tài)度,也包括親子閱讀、唱歌、唱童謠、參觀圖書館以及玩數(shù)字游戲等。已有研究認為,提升兒童學業(yè)成就和適應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支持父母積極參與兒童在家庭中的學習活動。OECD國家經(jīng)驗顯示,為家長提供育兒指導和活動材料、幫助和指導家長開展家庭學習活動(讀書、講故事、唱歌、玩字母玩具等)能促進家庭學習環(huán)境的改善。如在巴西,托幼機構為處境不利母親組織研討會,展示如何通過游戲改善親子互動和家庭學習環(huán)境。新西蘭實施了親子閱讀(Early Reading Together)項目,旨在支持外來移民和少數(shù)民族家庭的父母在家開展針對0~6歲幼兒的語言和讀寫活動。
2.幫助教師提升與家長溝通合作的能力。
托幼機構教師開展家長工作的能力是有效吸納家長參與的關鍵。為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教師需要理解、接納和尊重來自不同背景的家長,并具備與家長良好溝通的技能,OECD國家為此提供了多種支持。如在韓國,托幼機構教師初級培訓課程中開設有家長參與、家庭和社區(qū)參與選修課程,每個課程3個學分。荷蘭政府從2007年開始投資5500萬歐元支持幼兒園教師培訓,其中即納入了家長參與的內容,希望通過培訓使教師有能力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早期教育質量。葡萄牙和芬蘭托幼機構的教師在職前及職后都會接受如何促進家長參與方面的培訓。
(五)為家長提供多元、民主的參與路徑
《強勢開端》報告顯示,OECD成員國家長參與的形式包括正式參與(Formal engagement)、非正式參與( Informal engagement)、管理式參與(Managerial engagement)等。正式參與包括教師與家長的例會、家訪、家長委員會等形式;非正式參與主要指家長接送幼兒時的溝通與交流;管理式參與指除了上述的正式參與,家長參與機構教育的相關決策,包括課程設置、員工聘任、經(jīng)費預算等。成員國的經(jīng)驗顯示,下述參與機制能夠促進家長的民主參與。
1.鼓勵家長開辦和管理早期教育機構。
為實現(xiàn)所有幼兒享受高質量早期教育服務的目標,OECD國家通過多項措施鼓勵家長開辦和管理托幼機構。為了確保家長開辦機構的質量,在提供支持的同時,OECD國家通過準入機制、制定最低質量標準、年度審查等方式對其實施監(jiān)管。在瑞典,許多家長開辦并管理幼兒園,并能得到專項資金支持和指導材料,但接受公共財政支持的機構每年需要向地方政府提交質量報告。到2009年,瑞典超過900家學前教育機構是由家長團體進行管理和運作的,占所有學前教育機構總數(shù)的4.6%。在愛爾蘭,父母既可以獨自開辦一個私人的游戲小組,也可以和家長委員會的其他成員聯(lián)合管理一個社區(qū)游戲小組,且無論是私人游戲小組還是公立的社區(qū)游戲小組,創(chuàng)辦者都能獲得公共基金支持。在澳大利亞,由家長或者看護者組織的社區(qū)游戲小組不僅得到州或地區(qū)游戲小組協(xié)會的支持,也會獲得澳大利亞政府的經(jīng)濟資助。同時,澳大利亞于2012年頒布了新的國家早期保教質量框架,對包括家長開辦的所有早期保教機構實施質量監(jiān)管。質量評估的結果與國家財政資助直接掛鉤。
2.吸納家長參與課程設置。
為了保障托幼機構的教育質量,OECD成員國大都頒布了國家或地方層面的課程框架,以指引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課程框架聚焦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強調教師、家長和社區(qū)的參與和協(xié)商。如芬蘭的《學前教育核心課程》(2010)聲明,為家長和監(jiān)護人提供參與機會非常重要,家長有權參與學前教育的目標設置、規(guī)劃和評估等工作,因此芬蘭的家長可以與托幼機構教職工一起設置兒童教育的目標,并合作規(guī)劃如何實現(xiàn)這些教育目標。在西班牙,家長可以直接參與設置教學流程。日本的《幼兒園學習課程》也包括家長參與,并強調通過創(chuàng)造與家長交流的機會,加深家長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重視開展親子活動。
3.邀請家長參與托幼機構的評估。
隨著幼兒教育的民主化,OECD成員國選擇向家長賦權,強調通過家長參與的途徑監(jiān)督托幼機構的教育質量。在日本,2007年起實行學校評估系統(tǒng),評估委員會由包括家長和當?shù)鼐用裨趦鹊南嚓P人員組成。評估委員會通過觀察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分析幼兒園與家長、社區(qū)溝通的情況對機構質量進行評估。自2005年起,為提升政府管理保育中心的服務功能,韓國地方政府成立由家長組成的監(jiān)督小組,對早期保教項目開展評估。家長參觀需要評估的保育中心,觀察、監(jiān)督其活動組織,并向政府提出幼兒保育建議。在斯洛伐克,家長會被邀請參與評估托幼機構的質量,評估方式包括家長直接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意見和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三、對我國的啟示
在我國,對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話題的討論主要聚焦于“家園合作”,且多少有些“幼兒園中心主義”的傾向。目前,雖然家長參與意識有所加強,托幼機構也更為重視家園合作,但仍有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家園合作始終停留在保教實踐的外圍,形式大于內容。為了讓家長更積極、深入、有效地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政府及教育部門、托幼機構、社會團體應協(xié)同為家長參與提供政策、資源支持,保障家長積極、科學、有效地參與早期教育,以促進兒童健康發(fā)展。
(一)政府在宣傳、政策保障及資源支持上應有所作為
1.多形式、廣渠道宣傳家長參與的意義與價值。
家長積極參與早期教育的前提是關注、理解參與的意義與價值。政府、各級教育部門要通過多樣化的途徑讓家長明白為什么參與、參與的內容及如何參與。在城鎮(zhèn),國家、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門可以通過開辦育兒網(wǎng)站、免費發(fā)放育兒手冊、開通育兒咨詢熱線,并依托社區(qū)和教育機構創(chuàng)設育兒信息咨詢中心、開辦家長學校、舉辦育兒公益講座等形式,宣傳家長參與的重要性及參與的內容,激發(fā)家長的參與意識。在偏遠農村、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除了宣傳冊和育兒熱線外,政府可以通過電視公益宣傳片、廣播電臺等形式宣傳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家長參與的價值。
2.立法保障家長參與的權利與義務。
全球范圍內,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的形式保障家長參與的權利,并規(guī)定了家長應承擔的義務。目前,我國對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十分有限,相關內容主要散見于個別的法規(guī)條文中,如《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1996)、《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等,且內容單薄、層次較低、缺乏相關細則。因此,為促進家長積極、有效參與兒童教育,有必要通過制定層次較高的法律法規(guī),保障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權利(包括知情權、決策權、監(jiān)督權和評價權等),明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教育責任與義務,使家長參與早期教育成為法定權利與義務。
3.提供資源,支持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家庭教育。
首先,政府應幫助家長營造高質量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如可似依托社區(qū)舉辦公益性家長培訓,吸引準父母和年輕家長參加育兒講座,更新教育觀念,學習育兒知識,提升教育能力;依托早期保教機構為家長提供簡易、操作性強的活動方案和相關材料,如親子互動游戲方案、親子分享閱讀、識字和計算等學習材料,鼓勵父母積極參與家庭中的親子互動和學習活動。其次,針對處境不利地區(qū)(農村、偏遠山區(qū)、流動人口聚集地等)的家庭,政府在提供早期教育服務的同時,還應資助開展家訪項目,選聘專業(yè)人士和志愿者“送教上門”,為家長提供育兒咨詢和指導。
(二)托幼機構應采取豐富多樣的策略促進家長參與
1.營造開放、尊重、歡迎參與的環(huán)境。
托幼機構歡迎家長參與的程度是影響家長參與的重要因素。為了促進家長參與,教師需要更新教育觀念,重新認識家長的作用,與家長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特別是面對不同社會背景(工作、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等)的家長,教師應持尊重、接納、包容、歡迎的態(tài)度。此外,教師還應該掌握基本的溝通與交流技巧,營造輕松、真誠、自然的交流氛圍,讓家長感到愉快,體會到被尊重。
2.開展家訪,指導家長參與家庭教育。
家訪是為提高家長參與家庭教育的能力、幫助家長建立良好親子互動和促進兒童健康發(fā)展.由教師和其他專業(yè)人員提供的支持性教育服務。已有研究表明,家長和教師溝通的頻率與托幼機構的保教質量呈正相關。此外,家訪活動可以讓家長更自信地跟教師互動交流。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家訪活動定期與家長交換幼兒學習和發(fā)展信息,指導家長如何在家庭中參與幼兒的學習活動,并盡可能為家長提供學習操作材料、實施策略與建議,以確保家長能正確實施這些活動。
3.尊重家長的決策權,提供共同決策的機會。
在影響幼兒發(fā)展的教育實踐和政策等問題上,家長有權參與決策。決策權是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的核心體現(xiàn),表現(xiàn)為參與幼兒園重大事項的決策,如在幼兒園管理制度、課程目標設置、教師考核、教育評價等方面都要聽取家長意見,并賦予家長表決權和審核權。實踐中,由于家長參與意識不強,參與管理的能力有限,家長參與托幼機構決策的權利常常被忽視。許多幼兒園為應付上級教育部門檢查或幼兒園等級考核達標等原因,設置了園務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等家長參與機構,但這些機構往往形同虛設。為支持構建真正的家園合作伙伴關系,幼兒園和教師須平衡與家長之間的權利,讓不同背景的家長都擁有參與其子女教育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7] [8] [9] [10] [13] [14] [16] [17]OECD. Starting Strong III:A QUALITY TOOLBOX FOR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R].OECDParis2012:3220,256,242-244,251-252,220263-264249,252.
[2][3][4]Desforges,C.&Abouchaar,A.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parental support and family education on pupil achievement and adjustment:A literature review[R].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Queens Printer,2003:8-22,18,24-28.
[5]Hennch,C.&Gadaire,D. Head Start and parental involvement[J].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2008,(1).
[6]Weiss,H.B., Caspe,M., &Lopez,M.E. Family involvem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Cambridge,MA:Harvard Family Research Project,2006:3-4.
[ll]Siraj-Blatchford,l., Mayo,A., Melhuish,E., Taggart,B., Sammons,P.&Sylva,K. Performing against the odds: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children in the EPPSE 3-16 study, Research Brief[R].Department for Education(DFE),UK,2011:128.
[12]Sheridan,S.M., Knoche,L.L., Edwards,C., Bovaird,J.A.&Kupzyk,K.A. Parent Engagement and School Readiness: Effects of the Getting Ready Intervention on Preschool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Competencies[J].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0,(1).
[15]OECD. Starting Strong: Early Childhood and Care[R].OECD,Paris,2001:120-124.
[18]馮曉霞,王冬梅.讓家長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J].學前教育(教師版),2000,(2).
[19]劉小蕊,龐麗娟,沙莉.尊重家長權利,促進家長參與——來自美國學前教育法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8,(3).
[20]Hoover-Dempsey,K.V., Walker,J.M.T., Sandler,H.M., Whetsel,D., Green,C.L., Wilkens,A.S.,&Closson,K. Why do parents become involved? Research findings implications[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5,(2).
[21]Linda C.Halgunseth, Amy Peterson, Deborah R.Stark, Shannon Moodie. Family Engagement,Diverse Families,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grams: An Integr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2009:8.
[22]曰波瓊,楊曉萍.美國家訪項目的內容、影響因素及其發(fā)展趨勢[J].學前教育研究,2013,(6).
[23]OECD. Starting Strong II: Early Childhood and Care[R]OECD,Paris,2006:148-151.
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篇8
【關鍵詞】 兒童;智能發(fā)育測試
從出生到2歲是兒童智力開發(fā)的關鍵時期,為促進嬰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對發(fā)育正常的嬰幼兒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對具有高危因素的嬰兒能夠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異常、早期干預。對來自兒保門診782例兒童進行了智能測試,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智測門診篩查了782例0~2歲的嬰幼兒,其中男466人(59.6%),女316人(40.4%),年齡0~12月596例,13月~2歲186例。
1.2 方法 采用首都兒科研究所編制的“0~6歲小兒神經(jīng)心理發(fā)育量表”(兒心量表),由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醫(yī)師,對0~2歲兒童進行智能發(fā)育篩查。該測試由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社交行為五個能區(qū)組成,結果用被測試者的發(fā)育商(DQ)表示,智能水平分為五個等級,即低智能:69及69以下為低下;中下智能:70~84為偏低;中等智能:85~114為正常;中上智能115~129為聰明;高智能130及以上為優(yōu)秀。
2 結果
2.1 782例0~2歲兒童兒心量表測試結果 高智能10例(1.3%)中上智能19例(2.4%)、中等智能687例(87.9%)、中下智能51例(6.5%)、低智能15例(1.9%)。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兒心量表測試15例低智能兒童原因 因高危因素13例(80.7%)不明原因2例(13.3%),兒心量表測試51例中下智能兒童因高危因素33例(64.7%),環(huán)境社會因素12例(23.5%),原因不明6例(11.8%)。中上智能及高智能29例,父母大專以上學歷的20例(69%),687例中等智能兒童中,父母大專以上學歷241例(35.1%)。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兒心量表測試687例中等智能兒童各能區(qū)未通過項目發(fā)生情況 未通過項目人數(shù)最多的能區(qū)是社會行為,其中一項未通過396例(57.3%),二項未通過162例(23.6%);其次是精細動作,一項、二項未通過的例數(shù)分別為262例(38.1%)、145例(21.1%)。詳見表1。
3 討論
3.1 高危因素是造成智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目前,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日益提高,高危新生兒的存活率愈來愈高,腦損傷兒的發(fā)生率也逐年提高。從本測試結果可以看出,由高危因素所致的低智能兒童及中下智能兒童的構成比分別是86.7%和64.7%。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可促進智能發(fā)育,隨著年齡增長其作用更為明顯[1]。因此,對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兒要早期進行智力篩查,定期隨訪,發(fā)現(xiàn)落后,及時進行早期干預,減少殘疾兒的發(fā)生,對提高我國人口素質有重要意義。
3.2 DQ值與父母文化程度有關 兒心量表測試中10例高智能兒童及19例中上智能兒童,其父母大專以上學歷占69%,而中等智能的兒童其父母大專以上學歷占35%。這說明學歷高的父母比較重視孩子智能的發(fā)展,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對早期教育、科學育兒知識的理解和實踐優(yōu)于文化程度低者[2]。他們愿為子女的早期教育提供較多的時間和資金,為早期智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良好的豐富的環(huán)境。
3.3 未通過項目因素與家長教育方式有關 兒心量表測試中687例中等智能兒童中,未通過項目最多的人數(shù)是社會行為,其次是精細動作和大運動。在大運動方面未完成的項目大多與季節(jié)有關,在秋季出生的嬰兒,穿的越來越厚,表現(xiàn)為6個月不會翻身,9個月不會爬行。而嬰兒期的爬行活動是大腦積極思維、有意識活動的產物,是嬰兒心理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和情感體驗的一個飛躍[3]。較多不會爬行的嬰兒是家長沒有認識到爬行的重要性。精細動作未通過較多的是把小丸投小瓶、全掌握筆留筆道等。這與家長過多限制有關。在社會行為方面未完成較高的是不會自喂餅干和脫襪子,這與家長包辦太多有關。因此,通過測試,可以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發(fā)育特點,告知家長孩子練習的過程其實就是手、眼、腦協(xié)調的過程,包辦、限制過多就會阻礙孩子智能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測驗的51例中下智能及15例智能兒童其影響因素主要是出生時的高危因素。多數(shù)家長不了解高危因素對兒童智能發(fā)育的影響,通過健康教育,向家長傳播育兒的新理念,促進科學育兒行為的形成。其次是環(huán)境社會因素,主要是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職業(yè)等。因此,努力做好孕期保健,提高產科質量,是減少智能發(fā)育偏低的重要措施,同時,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及增強早教意識對兒童智能發(fā)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參 考 文 獻
[1] 早產兒早期干預協(xié)作組.早期干預促進早產兒智能發(fā)育.中華兒科雜志,1998,36(6):398400.
[2] 江澤菲,鄭書元,王汝琪,等.影響嬰幼兒智力發(fā)育因素的探討.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7,5(4):230233.
本文鏈接:http://www.lbgj202.com/v-141-2949.html兒童早期教育的意義范文8篇
相關文章:
茶葉創(chuàng)意廣告語10-12
春節(jié)日記09-27
迎新學期的黑板報內容08-24
抽獎活動策劃方案09-13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策劃書07-16
讀藤野先生有感300字10-24
學習陳紅濤事跡心得體會09-29
基業(yè)長青初中的讀后感09-07
描寫心理的唯美句子11-04
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過程作文200字07-23
四年級寒假生活作文07-23
河北2024年初中級經(jīng)濟師考試報名條件08-23
山西華澳商貿職業(yè)學院學費貴嗎 大概招生多少人08-05
歌頌母愛的詩歌09-27
華子岡的翻譯賞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