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6月3日電 題:臺青兄妹“登陸”創(chuàng)業(yè):用正宗臺味兒,留住食客舌尖鄉(xiāng)愁
作者 葉秋云
3日10時,走進福建省福州市楊橋東路一條巷子深處,由臺青兄妹陳駿凱、馬巧暄創(chuàng)辦的三合臺式料理便坐落于此。淅淅瀝瀝的雨幕中,店內木窗里透出暖黃色燈光,氛圍溫馨愜意。33歲的陳駿凱正和服務員一同備菜,他一邊熟練地切著豬肉,一邊介紹:“做正宗的高雄肉燥飯,豬肉一定要手切,成品的口感才地道?!?span style="display:none">x3n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3日,走進福建省福州市楊橋東路一條巷子深處,由臺青兄妹陳駿凱、馬巧暄創(chuàng)辦的三合臺式料理便坐落于此。圖為陳駿凱、馬巧暄在店門口合影。中新網記者 呂明 攝
走進店內,掃描桌上的菜單二維碼,臺南鍋燒面、高雄肉燥飯、古早味番茄、小時候冬瓜茶等50余種臺灣美食和飲料映入眼簾。這些承載著兄妹倆兒時記憶的美食,從臺灣跨越海峽,來到了福州食客的餐桌。
陳駿凱說,為保證菜品原汁原味,醬油、沙茶醬、砂糖等調味料均從臺灣采購?!半m然這樣成本增加了不少,但煮出來的味道,就是記憶里小時候的味道。”一旁,馬巧暄笑著補充道,這是哥哥對正宗臺味兒的堅持。
“肉燥飯除了肉燥,真的沒別的了”“本店無味精、預制菜,老板會過敏”“老板不吃內臟、香菜,所以店里沒有”……在這家臺式料理店的墻面上,懸掛著的“店規(guī)”格外醒目,這是兄妹倆對家味兒、對品質的堅持。
圖為陳駿凱正在店內廚房制作菜品。中新網記者 呂明 攝
“我不是專業(yè)大廚,沒學過廚藝,但我只做我敢吃、喜歡吃、能端上家里飯桌的食物。我想證明:‘不用添加劑,食物一樣能打動人’?!标愹E凱堅定地說。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他墨守成規(guī)。比如四杯雞,便是他在傳統(tǒng)三杯雞的基礎上,加入花雕酒的創(chuàng)新嘗試。
談及為何會選擇“登陸”福州創(chuàng)業(yè)時,陳駿凱表示,這既是緣分,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
2018年,受在福州發(fā)展的臺灣朋友邀請,陳駿凱第一次到福州旅游,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附近住了一周。古厝林立的“小鎮(zhèn)”與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都市形象對比鮮明,這種獨特的沖突美感讓他印象深刻。在與臺灣朋友的一次飯局上,朋友無意間感慨“福州好像沒有很多正宗的臺灣餐廳”,這句話被陳駿凱默默記在了心里。
2023年,他再次來到福州,花了一個月深入了解本地生活節(jié)奏、考察市場。2024年,第三次來到福州的陳駿凱決定留下來創(chuàng)業(yè),同年7月,三合臺式料理在楊橋東路開業(yè)。隨著生意蒸蒸日上,他將妹妹馬巧暄也拉入伙,共同經營這份事業(yè)。
在店鋪運營中,不善言辭的陳駿凱主要負責廚房,把控菜品質量;而親和力十足的馬巧暄則負責“細節(jié)把控”,從裝修設計、員工管理,到預算制定、供應商對接、店鋪運營,以及與客人互動,她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在店鋪運營中,馬巧暄負責“細節(jié)把控”,從裝修設計、員工管理,到預算制定、供應商對接、店鋪運營,以及與客人互動,她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圖為馬巧暄在店內做衛(wèi)生。中新網記者 呂明 攝
憑借良好的口碑和對品質的堅持,三合臺式料理不僅成為在榕臺胞喜愛的“食堂”,也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打卡。目前,兄妹倆正在籌備位于福州臺江區(qū)的二店。
據馬巧暄介紹,二店裝修已完成,菜品還在調整中。與一店以炒菜為主不同,二店將主打臺灣零食和特色小吃。
“在福州不到一年,我們已經完全融入當?shù)厣?,回臺灣高雄老家反而有些不習慣了?!瘪R巧暄笑著說:“我們打算在福州好好打拼,以后有時間把父母接來,帶他們到大陸走走看看?!?完)
本文鏈接:http://www.lbgj202.com/v-146-1077.html臺青兄妹“登陸”創(chuàng)業(yè):用正宗臺味兒,留住食客舌尖鄉(xiāng)愁
相關文章:
哲理句子55條02-12
冬日暖陽的唯美文案01-13
教育機構教師轉正述職報告11-26
地理校本研修總結范文8篇08-15
2024年公司會計的工作總結(七篇)08-09
幼兒園辦園策劃書10-11
312植樹節(jié)國旗下演講稿03-12
實習簡歷學生個人12-14
小學四年級運動會廣播稿11-16
最新志愿者精神感想體會11-09
在千島湖學游泳作文01-07
元旦慶祝五年級作文12-03
中秋節(jié)猜燈謎及答案240個09-13
走出作文400字09-06
重慶2024年10月證券從業(yè)資格預約考試時間及科目:10月26日10-16
小學六年級籃球教案09-23
大班英語教案主題07-19
終南別業(yè)原文、譯文及賞析11-02
元旦的日記01-07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范文10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