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精選16個)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nèi)四?!天底下最?yīng)回報的恩情莫過于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有關(guān)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希望讀者喜歡。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1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yīng)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fēng),這是我們新時代學(xué)生的責(zé)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2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dāng)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蛘邇鹤雍捅炯易宓钠渌艘?guī)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dāng)今一些素質(zhì)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3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rèn)的“孝親”的典范。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xiàn)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fù)。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4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zhì)。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fēng),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zhí)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5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jì)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xué),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fā)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xué)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zé)任和義務(wù),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6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仆,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后,個個勤奮節(jié)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xiāng),合力蓋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dāng)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yǎng)父母,以示不忘養(yǎng)育之恩。開始認(rèn)定每家供養(yǎng)一月。后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rèn)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yǎng)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yǎng)一日。以后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yǎng)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養(yǎng)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云:
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
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7
馮玉祥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lǐng),還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馮玉祥將軍一生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病故之后,他痛苦傷心地大病了一場。從此以后,每逢自己過生日便閉門謝客,不吃飯,有時實在餓得頭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頓飯,以此來紀(jì)念母親的生養(yǎng)之恩。1945年,他寫了一首《十月懷胎》的悼母詩:
娘懷兒一個月不知不覺,娘懷兒兩個月才知其情,娘懷兒三個月飲食無味,娘懷兒四個月四肢無力,娘懷兒五個月頭暈?zāi)垦?,娘懷兒六個月身重如山,娘懷兒七個月提心吊膽,娘懷兒八個月不敢笑談,娘懷兒九個月寸步艱難,娘懷兒十個月才到世間。
為了將這首悼母詩“銘刻在心,永世不忘”,馮玉祥將軍請人把詩特意刻在石碑上。
這首詩情真意切,通俗純樸,字字句句洋溢著一片敬母、愛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給人教誨,至今仍廣為流傳。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8
王祥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shù)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jǐn)。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fù)有黃雀數(shù)十入其幕,復(fù)以供母。鄉(xiāng)里驚嘆,以為孝感所致。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養(yǎng)他,常在其父面前數(shù)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于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dān)心之時,忽然有數(shù)十只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wǎng)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xiāng)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9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國藩的家書中寫道,“父母大人金福萬安……阿膠兩斤,高麗參半斤……”,托人帶回湖南老家,以略盡人子之孝。
曾國藩之后出將入相,位極人臣,這些東西當(dāng)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還是個翰林院編修,是個窮京官,弄到這些東西并不容易。異常是在他的家書中,將阿膠與高麗參并列,并且阿膠位居高麗參之上,可見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尚,以阿膠為難得的滋補上品,甚至比名滿天下的高麗參還難得。
之后曾國藩的家書中,屢屢出現(xiàn)寄贈阿膠的字句,阿膠成為曾國藩為父母盡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膠對老年人的滋補功效,在醫(yī)理上有何依據(jù)?
對老年人來說,健康長壽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長壽呢?《內(nèi)經(jīng)》說,“五臟堅固,血脈和調(diào)……營衛(wèi)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長久”。
很顯然,氣血虛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緩衰老,就要從氣血兩字入手。而阿膠味甘,性平,能補血養(yǎng)血止血,滋陰潤燥,益氣補虛,除風(fēng)化痰清肺,利小便,潤大腸。這些滋補功效確實十分適合老年人滋補。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10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11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腿耍远Y相待。曾參學(xué)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xué)而》)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xué)》、《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12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fù)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fù)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13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xué)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yè),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dāng)風(fēng)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彼虝鴷r,每當(dāng)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14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nóng)、司空、太尉。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15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qū)趕,擔(dān)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16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yīng)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fēng),這是我們新時代學(xué)生的責(zé)任。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本文鏈接:http://www.lbgj202.com/v-39-9228.html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相關(guān)文章:
梅蘭芳的故事08-23
祖國在我心中作文07-23
立德樹人師德征文07-23
白露節(jié)氣主題教案09-07
霸氣軍訓(xùn)口號八字08-27
新員工入職歡迎詞07-25
經(jīng)典讀書名人名言摘錄50條07-20
電子版貧困證明09-24
職工慰問信08-17
植樹節(jié)主題活動新聞稿11-05
元旦迎新晚會邀請函11-01